开口晚、吐字不清……千万不要被“贵人语迟”耽误孩子
添加时间:2019-05-08 18:14:35 作者:nanjing 点击数:
宝宝咿咿呀呀开口说话,肯定是每个家庭都非常开心的事情。但有的爸爸妈妈,却因为孩子说话这个问题苦恼不已。
菲菲是个快2岁的小姑娘,可是就只会说几个简单的两个字:妈妈、不要、抱抱……
不管妈妈怎么教,就是不开口,有什么想表达的直接用手指,或者直接用哭来表达,这让菲菲妈妈非常头疼:“孩子总不爱说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遇到这种状况,总会有人用“贵人语迟”的老话来安慰他们。
到底宝宝什么时候学会说话才正常?早说话好还是晚说话好?
有一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三翻六坐九爬,十月就会叫爸爸。
通常宝宝在一岁左右就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在一岁半左右就能喊爸爸妈妈,可能这个阶段会出现一些咬字不清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正常发育过程。
到两岁时,是宝宝语言中枢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多和宝宝沟通,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平时要教宝宝一些正确的发音和语言,多让宝宝和同龄的孩子接触交流,这对宝宝说话都是很有帮助的。
一般来说的话,两岁的宝宝能够完整的说出整句话。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研究证实,大部分“开口晚”的宝宝,语言能力在3~4岁左右都会达到正常水平,词汇的发展也会增长到正常范围。一般来说,孩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听力检查:检查孩子听力是否异常,敏感程度如何;
2、理解能力:检查孩子对语言的理解,看有没有理解问题;
3、发音检查:检查孩子的表达器官,声带等生理结构有没有问题。
孩子的语言学习是需要密集轰炸的,这种密集轰炸在于孩子需要时刻被唤醒语言沟通的“氛围”。这就需要父母放下手头繁重的工作,多腾出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说话。跟孩子讲话要注意吐字清晰,不要说太快,有耐心的慢慢说。晚上经常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听一些能够通俗易懂的儿歌。当孩子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多遍的重复他想要的那个东西的名称,让他记住,说不定下次就会开口说话了。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话晚不要急,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早早开口。
有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说话太晚变成“哑巴”,其实这些都是无谓的担心。如果真的想让宝宝开口说话,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引导。
将眼前看到事物讲述给孩子听,比如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树,红色的小花、奔跑的小狗。细节处表述清楚,帮助孩子理解,让孩子置身在一个充满有意义话语的环境中,有利于理解力的增加。
你不要管他能不能听得懂,尽管说你的就好了。你正在做什么,想做什么,想什么,看到了什么,今天天气怎样,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新闻,家里发生了什么……要像和大人聊天一样不停地和他说。无论他多小,都这样和他说,等有一天他具备了表达能力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一招是非常有奇效的,身边一个朋友家孩子快三岁了,就是不肯开口说话,上幼儿园之前带着他去旅游了一个月,各种新鲜的环境,新鲜的朋友,孩子很快说话跟倒豆子似的,又快又脆~
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表现,能够促进宝宝良好个性的发展、智力发展及良好情绪发展等。
0—6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不要盲目相信“贵人语迟”,如果发现宝宝语言发育落后应尽早带宝宝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金色雨林的测评系统是针对3-14岁儿童研发的,实验结果经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心身健康联合促进实验室论证具有科学性。该系统由家长报告、学生测评、测评师观察三部分组成,在大数据库和科学计算方法的支持下,生成详尽测评报告,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成为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专属课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帮您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