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四岁了还不会怎么说话;
五六岁了走路还是不稳、还特爱黏人;
七八岁了还好动得不行、注意力不集中;
十岁了,还不会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动不动就打架……
这些情况,大部分是孩子感统失调惹的祸。
当孩子出现感统失调时,家长常怀着这样的心理:
感统失调长大会好,不用太在意!
我小时候也这样,没什么大不了!
其实,感统失调如果不加以训练和纠正,孩子的终生将会被这种症状困扰。
看看以下3点原因,你就知道再不重视感统失调就晚了~
社会大环境影响着每个孩子
近年来,随着都市化和小家庭化的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
家长对孩子又普遍溺爱过度、保护过度、限制过度,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孩子也愈来愈多。
如果感觉统合不足,就会导致大脑功能反应不全,孩子在行为动作、知识学习等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障碍。
错过感觉统合黄金时期就很难弥补
因为所有感觉系统的发展优势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所以,就可塑性而言,3岁的孩子不如1岁的孩子,6岁的孩子不如3岁的孩子,12岁的孩子不如6岁的孩子......
等到一个人成年,他的脑网络已经大部分连结并固化,想要再产生新的连结,形成新的网络,也就是想改变原有的能力、习惯、情绪等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感统失调的孩子,注定未来辛苦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做感统训练,除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100%的感觉统合,社会大环境又导致现在几乎所有孩子都多多少少存在感觉统合发展不足的情况。
如果不用感统训练帮孩子调整感觉统合状态,导致孩子感统失调的情况持续发展甚至加重的话,那么,孩子的未来注定更加辛苦!
感统失调的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步入社会时极有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理解能力弱,听而不见
听觉感不良的孩子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
这样的孩子常常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都有出现偏差。
但是,当别人发现你理解能力很差的时候,往往不愿和你浪费时间,也不会把重要的事情交托给你。
社会工作是一个讲求效率的团队合作的模式,小时候没有积累起的学习能力,走入社会还是短板。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条件非常不利!
缺乏自信,形成自卑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和本体感失调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容易紧张孤僻不合群。
长久下去会形成习惯,做事没方法,特别玻璃心,没遇到挫折之前信心满满,遇到挫折之后迅速悲观,放弃。
所以我们家长发现孩子信心不足的情况时,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孩子建立自信。
意志力差,耐心不足
感统失调的人往往意志力较差,不能进行长久坚持。因为不能长久的坚持,所以看不到宏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陷入到自我怀疑的情绪之中。
对于一个人大多数的问题而言,都只能靠自己去解决,一个学习能力很差的人,注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在感统领域来讲占了很大的比例,这关系着孩子的学习能力的体现。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
感统失调的孩子害怕陌生环境,习惯沉浸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以获得安全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很多新鲜事情都不知道,却打着我不需要知道的旗号。
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就需要同时具备很多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依靠投机取巧找别人代替和帮忙,你会发现这些都不会成为提升自己的东西,自己仍然会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
感统失调的孩子,成长的道路可以说是跌跌撞撞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工作,以为可以有一番作为,殊不知感统失调带来的影响是伴随一生的。
过去没有纠正的问题,没有积累起来的能力,走入社会仍然是你的短板,甚至还会成为阻碍。
很多家长不知道感统失调对孩子未来的影响这么大,从现在开始重视感统能力发展,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劣势,给予他们最需要的课程,及时参加训练,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