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言不合就耍赖,面对不守规则的娃,可以试试这样做
添加时间:2019-05-08 18:16:19 作者:nanjing 点击数:

记得之前看《妈妈是超人》的时候,贾静雯的女儿咘咘总是耍赖反悔,让妈妈有点发愁。

 
吃早餐时,面对丰盛的早餐,妈妈想要将面包拿走,结果咘咘不愿意说“要全部吃光光”,结果吃了一口就丢下了。
 
妈妈想要给咘咘断奶,咘咘也答应去公园玩后没有奶喝,结果玩耍过后,就将自己承诺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撒娇、耍赖,各种招式齐上阵,只为了喝奶。
 
该睡觉了,结果咘咘非是不愿意,吵着闹着要出去吃苹果……
 
 
 
看到咘咘这个样子,会心一笑,这不就是小孩子每天的日常吗!
 
前几天和朋友带孩子去超市,小孩子吵着要吃薯片,妈妈也答应了,告诉孩子只可以拿一包,孩子同意了,小跑到零食区开始挑。
 
结果孩子挑花眼了,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于是拿了好几包放在购物车里。
 
妈妈看到了,对孩子说:“答应了妈妈只能拿一包的,你选一个喜欢的,剩下的放回原处。”
 
“可我每一个都喜欢,我都要要!”
 
妈妈还是不答应,拿着多余的几包要放回去,结果孩子“趴”往地上一坐,开始“示威”给妈妈看。
 
妈妈想把他抱起来,他就耍赖往地上躺;给他讲道理,就两眼看向远方;想冷静几分钟,让他自己想清楚,结果就僵持在那里……
 
妈妈生气了,作势要推着车走,结果小家伙“哇”的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好,结果到最后,还是妈妈妥协,允许孩子拿两包将事情解决了……
 
这种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
 
制定规则的时候,孩子答应的好好的,但一执行起来,他说反悔就反悔,说耍赖就耍赖,一点信用也不讲。
 
父母除了无奈,毫无办法:说好的“每天只看20分钟动画片呢?说好的睡觉前会乖乖刷牙不吃糖呢?让孩子遵守规则怎么这么难?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面对耍赖的娃,规则感要怎么建立!
 
1.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我们这里讲的规则,一般都是指的要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需要怎么做,主角是孩子,当然需要孩子的参与。因为这样他才会有掌控感,也会更配合。
 
每次定规则时,可以问问孩子的想法,在他的意愿基础上再做引导。
 
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情上非常有经验。
 
他们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包括自己整理床被、摆好餐桌的餐具、吃饭后洗碗、清理游戏室、将玩过的玩具收纳好。即使后来在白宫,两个女儿也是自己整理床铺、设定闹钟。
 
奥巴马夫妇认为,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过规则也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在给女儿建立规则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女儿沟通,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她们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
 
所以,她们知道,自己的意见会被考虑,自然不会排斥这些规则。
 
 
2.孩子不遵守规则可能是因为家长不坚定
 
同样是《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的育儿方式曾被网友们质疑,说她“不懂教育,溺爱孩子”。
 
女儿不想吃饭要吃冰淇淋,一哭,就给;不肯睡觉,对妈妈又踢又打,一哭,就抱;不想上幼儿园,一哭,差点抱回去。
 
聪明的孩子,从此知道自己拥有了一招制胜的“法宝”,只要不停地哭,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而面对耍赖不肯睡觉的女儿的贾静雯是怎么做的呢?
 
无论咘咘怎么哭闹,贾静雯直接说:“不行,你哭也没有用。”仍然坚持不开门,然后静静地站在咘咘的旁边。
 
咘咘哭了一会,渐渐安静下来,贾静雯抱起咘咘,温柔安慰,咘咘很快躺到床上安然入睡。
 
温和而又坚定的正面管教方式,让孩子虽然被拒绝,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联结,感受到爱。
3.破坏规则之后要有惩罚
 
2-3的孩子不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宝宝,他们看到了更多的世界,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自我意识也一步步的变得强烈,所以对于父母制定的规则,他们会好奇,会情不自禁的想去违反,尤其是听到:你不许……!一定不要做……”这类的语句。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就要给孩子一些小小的惩罚,给孩子几本的规则和底线意识。
 
就像《妈妈是超人》里戒零食日被抓到女儿偷吃的贾静雯,虽然很生气,但她的处理方式,却让人意外,也堪称育儿典范。
 
她却没有批评咘咘,反倒是对着女儿说到:咘咘,饼干你已经吃了,妈妈也知道你是第一次犯错,就不讲你了,但你等一下,我给你的汤和饭要吃完。
 
让一个两岁的孩子完全不吃零食显然不是那么现实,贾静雯也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咘咘第一次犯错的时候,贾静雯选择了主动妥协。但她又向女儿提出了一个条件,这样做也是让咘咘知道,一旦犯错了,还是会有相应的惩罚的。
 
金色雨林测评:
“金色雨林的测评系统是针对3-14岁儿童研发的,实验结果经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心身健康联合促进实验室论证具有科学性。该系统由家长报告、学生测评、测评师观察三部分组成,在大数据库和科学计算方法的支持下,生成详尽测评报告,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成为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专属课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帮您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