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的是爱,不是吼叫。
添加时间:2019-05-21 15:53:06 作者:nanjing 点击数:

1.前段时间在《超级育儿师》里看到一对素人母子,3岁的儿子经常蛮不讲理,只会歇斯底里地哭,母亲非常暴躁,习惯用大吼大叫来解决一切问题。

 
节目组跟拍了母子相处的一些日常:
 
孩子跟着妈妈逛菜场,他对菜场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妈妈毫无耐心地打击孩子:
“不许再烦我了!不许再问我了!”
从菜场回去的路上,孩子一直小跑跟着妈妈,哭着喊着要妈妈抱,妈妈丝毫不安抚孩子的情绪,只会重复着对孩子吼:
“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
孩子在家里玩小汽车,发出了声音,妈妈瞬间暴跳如雷:
“你不许发出声音!我最讨厌吵了!”
 
 
这位妈妈不解,自己的儿子怎会如此烦人,却意识不到,这个家最大的噪音是自己发出来的。
 
为了让妈妈感受孩子每天身处的环境,节目组为这个妈妈准备了一场挑战,前往声音体验场所,听一听自己平时是什么样子。
 
当那些日常的“大吼大叫”劈头盖脸地砸向自己的时候,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她的情绪渐渐崩塌,最终浑身颤抖地捂住耳朵,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儿童发育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结果,父母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后果:
 
孩子焦虑、压力和抑郁的程度增加,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无论孩子犯错与否,父母都应好好说话,大吼大叫不仅对改变孩子的言行无效,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2.我们看到孩子错误的时候,与其先情绪爆炸对孩子大声吼骂,不如先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初衷。
 
泰国拍过一则广告,妈妈们在等孩子们放学,孩子们来的时候,都一身烂泥,脏兮兮的,妈妈们见此都惊呼,无一幸免地对孩子大吼:
 
“我的天!妈妈最讨厌你脏脏的了!你去干什么了!”
 
 
但没一会儿,妈妈知道了孩子邋遢的真相。
 
原来,孩子们在来的路上,看到一位老爷爷的推车坏在了泥地里,车上的东西洒落一地,为了帮老爷爷搬东西,才把自己弄得一身泥的。
 
 
妈妈们看完后,都很感动,但也对孩子特别愧疚。她们眼中的孩子调皮捣蛋爱闯祸,可这些孩子们比她们想象的都要善良和天真。
 
下一回,不要忙着指责孩子,也许他的初衷会感动到你。
 
3.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儿上学总迟到,老师找了孩子妈妈谈话。妈妈知道了以后,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你那么早出门,但是总迟到呢?”
 
孩子见妈妈没有责骂的意思,就放心地说出实情:“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妈妈听完就笑了,第二天陪着孩子一起去河边看日出,看到眼前的美景,妈妈也感慨万分:“儿子,发现这么美的风景,你真的太棒了。
 
这一天,孩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后,儿子发现书桌上多了块精致的手表,手表下还压了一张纸条,是妈妈写给他的:“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从此,孩子很少再迟到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
 
当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我们要温柔且坚定的告诉他,千万不要再吼他了。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温柔善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的心灵筑上最坚实的防护,让他知道:
 
有爸爸妈妈托底,爬再高也不用怕坠落,走再远也不用怕迷路。
 
金色雨林测评:
“金色雨林的测评系统是针对3-14岁儿童研发的,实验结果经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心身健康联合促进实验室论证具有科学性。该系统由家长报告、学生测评、测评师观察三部分组成,在大数据库和科学计算方法的支持下,生成详尽测评报告,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成为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专属课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帮您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