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未来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能力
添加时间:2019-06-23 18:25:34 作者:nanjing 点击数:
决定你未来的,不是知识,而是……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教育的需要在不断地改变。
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是在学校阶段获得的,其余20%则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而现在完全相反,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过占20%,80%的知识是需要你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得到的。因此,那种依靠在学校时代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是一个必须能够终身学习的社会。
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原来学到的知识技能在新的世纪不一定适用了,而人们现在思考最多的是:决定未来的,不是知识,那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决定未来的,是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力,这也将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力?如何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力?什么是学习力
有人曾经这样定义: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总和;而准确地讲,它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人认为,似乎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与学习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学习者只要记住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东西,对学习来说都不是主要的。其实,这正是现代中国灌输式教育最大的悲哀和最让人诟病的地方。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只是复印机一样将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独立思考的学者,只能成为学习的奴隶。
哈佛作为一所全球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特别强调学生的个人创造地力的培养,而学习力即是创造力的根本。将学习力作为目标的教育,目的便不再是单纯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持续发展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等方面的能力。
任何人的学习,一定要具有他愿望的动机,没有学习的动力,就永远不会具备学习力。
现代的家长总是为孩子的各种状况所焦虑,孩子学习不主动、上课总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做作业、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定的计划很少按时完成、总喜欢玩电脑或手机游戏,等等类似的问题。究其原因,都归根于一个人缺少学习的动力。
孩子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喜欢学什么,学习的效果,都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充足的内在动力。一个人一切的动力,都必须来自于他自身的愿望,只有这样,才能使他积极、有效地去行动。
现代中国孩子的普遍现象是,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学习时,大部分的回答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为了考个好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或是“爸爸妈妈让我学的”等。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常说,学习好了,才能挣大钱、过上好日子、娶个好媳妇(嫁个好老公)。但是,大部分孩子的还是因为目标不清晰,偏物质和功利,并且感觉达成目标的日子太遥远,而对学习逐渐产生内在抵触心理。
对学习而言,主观目标越明显,越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现在,让我们从下面列出的这些学习目标中来看看自己的学习到底是什么样的:
4、希望自己的学习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如果你选择了1和2,说明你已经找出了一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如果选了3、4、5,那么你就还需要在今后把自己的目标订得更具体一些。当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就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
既然学习的兴趣是学习力的源动力,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呢?哈佛的柯比教授通过他多年的教育和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六点:
孩子有没有学习的兴趣,与他有无好奇心息息相关。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定也是一个学习力强的孩子。
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都喜欢问“为什么”。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下,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思想,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和热情,因此如何保护孩子们的天性,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家长和老师都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金色雨林的测评系统是针对3-14岁儿童研发的,实验结果经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心身健康联合促进实验室论证具有科学性。该系统由家长报告、学生测评、测评师观察三部分组成,在大数据库和科学计算方法的支持下,生成详尽测评报告,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成为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专属课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帮您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