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孩子“人来疯”,该怎么办?
添加时间:2019-08-03 16:21:12 作者:nanjing 点击数:
有的孩子独自在家时,表现得很
,可一旦到了人群中,或者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就开始了他们自己的“表演”。
嘴巴像开了闸,喋喋不休,把家庭聚会变成他自己的演讲大会
总之就是一个字——“闹”!孩子这样“人来疯”真是令家长烦恼不已,究竟孩子为什么这样“疯”?我们该拿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
孩子不可能没来由地“人来疯”,有的孩子虽然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谈,在人前表现,但远远没有到达“疯”的程度。那么造成“人来疯”的原因有哪些呢?
会出现“人来疯”现象的孩子往往处于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体感处于发育阶段,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控能力,情绪外露且容易波动,当家中来了陌生人时,往往会控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用较为激烈的表现来表达自己。
触觉迟钝的孩子,往往没有边界意识,自我意识也比较差,对自己行为的激烈程度认识不足。
孩子都是渴望愉快地玩耍、渴望社交的。大部分“人来疯”的孩子生活都比较单调、缺少朋友、缺少集体生活。另外,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比较严格,孩子的情绪比较压抑。因此,一旦家里有了客人,他们就会把来客当做发泄精力的一次机会,用夸张的动作来“邀请”客人和自己一起玩。
有的孩子平时饱受家长的关爱,是父母关注的中心。一旦家里来了客人,父母的注意力不得不转移到客人身上,孩子会觉得受到了冷落,受到的关爱减少了,因此要通过大声喊叫、浮夸的表演来牵扯父母的精力、骚扰大人间的正常交往,以此来重新获得本该属于自己的关注度。
针对3-6岁的孩子,他们的“人来疯”情况如何教育呢?3-6岁是孩子各项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抓住这一段关键期,选好对策,帮助孩子成为活泼又讲礼貌的好孩子。
当家中有客人时,不要彻底放弃对孩子的关注,不能把孩子放到一边。需要把孩子一起拉入待客的过程,可以先向客人介绍孩子,同时给孩子安排一些招呼客人需要做的工作,比如拿水果,递一杯水之类。同时需要对孩子的付出进行认可和表扬,这样能让孩子得到满足和安全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平时可以多花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做交流,积极创造能发挥孩子自主行为的环境。同时,要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客人来了应该如何做,哪些习惯应该坚持,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必须进行严格纠正。
针对“人来疯”的孩子,我们应该确定孩子是否存在触觉迟钝以及本体感发育不充分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能力测评得出我们的结论。如果孩子真的存在触觉迟钝以及本体感不佳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孩子的触觉及本体感进行训练。
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身子不动头不动,闭眼静坐60秒,可以在心里默念60个数字,一秒一个。观察孩子的小动作和身体晃动情况,发现孩子如果做了比较多小动作,或者身体晃动较多,请不要批评孩子。如果孩子的小动作、晃动减少,请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予表扬,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
对于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可以用软毛刷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孩子的触觉,还可以让孩子触摸不同材质的玩具,毛绒的、橡胶的、金属的……让孩子增加对不同材质的触觉识别力。
当然,对于孩子能发育不足的问题,还是通过成体系的能力训练来补足最有效率。
金色雨林注意力课程:金色雨林注意力记忆力课,针对孩子的12项能力(听/视觉广度、听/视觉空间、听/视觉分辨、听/视觉理解、听/视觉记忆、听/视觉统合)设计了超过100种题型。同时依据孩子的测评结果,智能设定训练目标,并选取相应题库与工具进行实操训练,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增强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