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妈妈:我从小数学不好,用这个方法居然能把孩子教得
添加时间:2019-08-16 19:12:28 作者:nanjing 点击数:

学习要先打好能力基础,再填充具体知识。

孩子要上小学,学习任何具体知识的前提——语言。本期我们将带领家长了解,最容易影响孩子自信的学科——数学,怎么做准备。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要明白这两个问题:
小学数学到底是要学什么?
家长可以为孩子顺利学习数学做哪些准备?
 
01小学数学到底是在学什么?
肯定不只是20以内加减法
小学数学主要培养的是9个核心经验:集合与分类、模式、计数、数符号、数运算、量的比较、测量、图形、空间方位。
 
9个经验,大部分都能通过生活实践获得。
其中前3个,更是影响孩子一生数学能力的基础素养,但也最容易被家长忽视。
咱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前3个核心经验的获得与联系。
 
02家长如何用生活
帮助孩子积累这些经验?
【集合与分类】
集合与分类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孩子思考和学习的基础。
可以说,分类和集合是一切数学练习的基础,很多儿童思维培训班的数学训练,也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很多孩子能熟练的数到100,但你让他从一堆饼干里拿出3袋圆形饼干就拿不出来,这就是不熟悉集合与分类很典型的例子。
我们可以从让孩子收拾玩具、去超市开始,进行分类和数量的练习。
做足了这些生活铺垫,下面这个提升的抽象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带孩子做起来:
找到下图中,每一行相同的2个图形,用笔圈出来。
 
 
 
时限要求5岁:230秒;6岁:2分钟
(文中出现的题目,家长都可以在文末找到下载资源的地方噢。)
【模式】
集合与分类的基础之上,是对模式的理解。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数学,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轻松?并不是因为孩子学了什么珠心算、速算,而是孩子掌握了数学的精髓——模式。
怎么给孩子解释模式?
绘本《三只熊》就是很好的关于模式的范例:
小女孩来到三只熊的家里,它们的衣服、鞋子、餐具、椅子,都有什么不一样?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发现:物品跟熊的大小一一对应,大、中、小、大、中、小的模式规律。
模式往往是内隐的,所以既需要孩子能发现规律,还需要引导他的迁移性思维。
生活中红绿灯的交替、早中晚时间的变化,都能让孩子进行模式的观察和思考。
除此之外,译码游戏也是训练孩子模式思维、迁移、记忆很好的工具。
下面两道都是译码题。
 
 
 
首先要给孩子解释一下,7代表 ÷,5代表 ×,8代表-6代表+,所以在下面的空格中,出现 × 的地方就要填上5,出现÷的地方就要填上7,以此类推。
孩子在下面空格处填数字的时候,家长要蒙上上面的记忆点。
增加难度的办法就是,增加记忆点。
左图时间要求5岁孩子:10分钟;6岁孩子:5分钟
右图不适合5岁孩子做,6岁孩子:15分钟。
【计数】
也就是数数。想保证孩子的数学能力,重点是教孩子数数的正确顺序。
1.口头数数
也就是孩子会12345…… 这样数下去,学龄前孩子要能按照正确的顺序数到200
2.按物点数
光熟练记背200以内数的顺序是不够的,还需要训练孩子的数感,一个好的办法是用手点数。
家里买花生、蚕豆时,可以拿出来,让孩子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逐个说出数词。
学龄前孩子要是能用手点数到100,没有出现任何卡顿、错误,说明孩子数感建立的非常好。
 
3.说出总数
在用手点数的基础上,家长还可以多加一个问题。
比如孩子在用手点数花生,数完了你可以问问孩子:现在你有几颗花生了?比如孩子数了20颗,他要能回答出:我有20颗花生了。
也许你会发现,很多年龄小的孩子,用手点数没有问题,但是不能说出总数,因为他们不知道,数到几就是几,这个基数的概念。
当孩子能用手点数清楚,并准确说出总数的时候,你就知道,孩子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了。
4.按群计数
5岁开始,家长可以训练孩子2个一组或者5个一组进行数数。
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按群计数,能让孩子把一个群体的数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水平。
还有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一定要遵循下面的动作规律:
动作方面:触摸物体数数→点指物体数数→用眼代替手数数
语言方面:大声数数→小声数数→心里默数。
很多小学老师说,上数学课,有些孩子还会数出声,这对建立孩子自信是不利的。
在家训练默数的方法很简单,孩子背对家长,家长有节奏的拍手或者敲击某个东西。孩子听声音,但是不能出声,最后告诉家长,刚才听到几个拍手声或者敲击声。
 
03训练数感的实用游戏
 
【游戏1:手指扭一扭】
 
 
10个点的一张图,家长喊出一个10以内的数字(包括10),孩子要用手指按在对应数量的点点上。
【游戏2:看记数字】
 
 
 
5岁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只看左图的几行或几列,看记时间以孩子说记住了为准,然后填到右边面的空格中,不用计时。
6岁孩子:看记时间3分钟,填空时间5分钟。
【游戏3:看图说话】
最好的数运算不是带孩子做题,而是带孩子看图说话。
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为例,孩子要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2个表达方式,比如:
 
 
(图片来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左边有2只企鹅,右边有5只企鹅,一共有7只企鹅。
 
(图片来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一共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还剩6只小鹿。
树根下有6个蘑菇,被采走了2个,还剩4个蘑菇。
一共有8只鹅,游走了3只,还剩5只鹅。
别看“一共”和“还剩”是两个简单的词汇,孩子只有真正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才算真正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
而通过做题,机械记住了3+3=6,很可能会阻碍孩子真正理解数量运算的意义。多带孩子做这样看图说话的练习,效果可能比直接做题更加扎实、长久。
 
金色雨林注意力课程:金色雨林注意力记忆力课,针对孩子的12项能力(听/视觉广度、听/视觉空间、听/视觉分辨、听/视觉理解、听/视觉记忆、听/视觉统合)设计了超过100种题型。同时依据孩子的测评结果,智能设定训练目标,并选取相应题库与工具进行实操训练,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增强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