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是人类认识事物和认识世界的基础。对于感觉,人们一般比较关注视觉、听觉和嗅觉,但实际上人类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和运动觉。
案例:幼儿园大班的男孩。老师反映:当老师或小朋友叫他时,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老师讲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经常忘记家长或老师交待的事,而且丢三落四,让人很操心 !很少说话,口齿不清,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合群,别的小朋友也不喜欢与他玩,经常自己在一旁玩 ;做任何事总比别的孩子反应慢。
案例:女孩,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说,孩子自从入学快一年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成绩总是在 60分左右,原因是太“马虎”:常抄错题、抄漏题,计算粗心 ;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常出现看书跳行跳页、漏字或多字、少字。平时阅读课文也是结结巴巴,写字出格、写字过大过小,落笔过重、过轻 ;学过的字,学了就忘。从小生活毫无规律,十分难带。
案例:男孩, 5岁。必须抱着自己的毛巾被、吃着左手中、食指睡觉,左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已经完全变形。喜欢揪衣服上的毛毛 ;特别喜欢抚摸、拥抱和亲吻别的小朋友,尤其是女孩,常常被女孩子的家长告状 ;喜欢黏靠在人身上。活动量大,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经常打人、推人,喜欢不停地触摸、玩耍身旁的各种物品,因此他毁坏幼儿园的物品也多 ;情绪不稳定,容易兴奋也容易发火。
案例:消瘦的男孩, 3岁。每天送到幼儿园时都比别的孩子衣服穿得多,甚至衣服袖子都要比手长一截。由于孩子从小多病,几乎 1个月就生病一次,不是发热咳嗽,就是感冒流涕。因此外婆唯恐孩子着凉,很少让孩子到外面玩。孩子在 2岁时才学会独立走路,但是走得不稳,经常跌倒或碰撞到墙上。因为拿东西不稳,经常打碎物品。外出时,由于担心孩子摔倒,都是由保姆抱着。但是孩子吃药、打针都不怕,即使碰破头,流血也不哭,也不喊疼。孩子也不喜欢外出,更不喜欢与人接触,所以在幼儿园总是自己玩。
案例:男孩, 4岁。自从入园半年来,每天早晨送幼儿园来时都哭哭啼啼,妈妈离开时则大哭大闹,不让离开,特别依恋爸爸妈妈。妈妈走后,不停地吸吮手指、咬指甲、还喜欢偷偷地玩小鸡鸡 ;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经常招惹别人,也不合群。对顺口的饭菜吃起来好像没有饱的时候,对他不喜欢的饭菜一口也不吃。对幼儿园的老师不信任,不让老师拉手和拥抱,不让洗脸、洗澡或理发,拒绝去陌生的地方,常常表现出紧张不安的情绪。
(2)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案例:男孩, 7岁。家长反应孩子非常聪明, 2岁时家长开始教他认字,数数, 3岁起就认识 100多个字,还会背诵 20首唐诗。由于他的父母都是博士生,认为遗传基因好,孩子的智力应该早期开发。因此每天总要教孩子学习很多东西,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但是上学后由于手脚笨拙、动作极不协调,不会拍球、不会跳绳……同学都不愿意与他玩。上体育课或者课间活动中,只要玩“捉迷藏”,蒙上眼睛他就摔跤,因此常常引起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经常批评他“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更糟糕的是至今他还经常迷路,回不了家,同学们的嘲笑使他更加自卑,从来不愿意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如何应对感觉统合失调?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并不是说孩子智力有问题或是身体不健康,但是这些问题却会造成孩子学习和交往的障碍,这样的孩子即使智商正常或超常,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会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和动作的完成,导致孩子心理障碍,所以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足够重视,让孩子参加感觉统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