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应该这么办!
添加时间:2018-10-23 13:56:24 作者:nanjing 点击数:

法国一位生物学家说过一句体会颇深的话:“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就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注意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无法达成任何想做的事。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就无法投入正常的学习中,并且更加无法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才。
 

 
如今, 80%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症状,其中 50%的孩子感统失调的情况尚未被家长意识到。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是采用了剖宫产的生育方式,那么由于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没有给予他们感觉上的一些必要刺激,就会导致孩子容易发生情绪敏感、手脚笨拙、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甚至发生感统失调的比率也比一般孩子要高。
 

 
注意力是什么?
 

注意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就是注意力的表现形态。简单说,它指的是孩子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部分,这是无可非议的。同时,注意力还是 观察力、 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力等其他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和先导,如果没有注意力,人就听不到、看不见,无法回忆,难以思考。
 
 

注意力缺失,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危害呢?
 
 
 
1、不能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
经常分心;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忘记分配的任务。
 
 

2、会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
学习粗心大意,经常看错、看漏,听错、听漏,抄错、抄漏;
出现识字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 算数障碍;
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听讲;
学习成 ji差,但智力正常;
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做作业拖拉磨蹭;作业、考试常因马虎大意而丢分等。

3、导致孩子自卑
任务完成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多孩子一自卑就更加完成不好任务,从而恶性循环。
 
 

4、引发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常指注意力障碍,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
上课期间孩子经常坐不住,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动个不停;
很难安静,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精力过分充沛;
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好插话或喧闹;
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抢答、排队。


 
5、致使人际关系不佳和家庭环境的紧张
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经常搞小动作,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
自控能力差,给父母造成极大压力;
研究表明,75%的犯罪者儿时有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如不及时纠正,半数以上殃及成年。



 
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遗传或先天因素:父母有多动症或感统失调,孩子就可能有多动症或感统失调(多动症和感统失调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缺失);母亲孕期所吃的食物和所处的环境,尤其是母亲的情绪状态会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造成影响。
 

 
2、生产方式:难产、早产,尤其是剖宫产的孩子会容易出现因感统失调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
 

 
3、教育方式:
 
A.家长溺爱,导致孩子自控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
 
B.家长经常打断、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如让孩子不停喝水,对孩子絮絮叨叨等。
 
C.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孩子饭也吃不好,电视也看不好,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这样的孩子往往在上学之后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D.家长总是在孩子玩玩具或者做学习任务时干预孩子,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
 
而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游戏的,让孩子在各种兴趣活动中意志品质就会形成,注意力相对就会在意志力的作用下有所提高。
 
尤其是在孩子自我意识萌芽之后,会出现叛逆的现象,此时,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能采取强迫的方式,通过快乐的游戏,让孩子知道他们集中精神所做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如此,孩子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才能不断被训练延长。

注意力是记忆力的基础,记忆力是注意力的结果。两种知觉与注意力、记忆力构成了孩子与外界信息互动的基本能力。只有各个环节拥有良好的发展,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金色雨林注意力记忆力课,针对孩子的12项能力(听/视觉广度、听/视觉空间、听/视觉分辨、听/视觉理解、听/视觉记忆、听/视觉统合)设计了超过100种题型。同时依据孩子的测评结果,智能设定训练目标,并选取相应题库与工具进行实操训练,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增强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