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雨林】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粗心的问题
添加时间:2017-05-17 14:55:20 作者:jinseyulin 点击数:

上学时忘了带做好的作业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到用的时候满世界找也找不到等。当问及孩子总出现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们会经常说“太粗心了”,但是考试是对孩子细心、能力的综合评估,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贪玩等。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呢?金色雨林专家指出,不少家长的认知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任意惩罚孩子

金色雨林指出,常见惩罚孩子的行为有:抄十遍书、每天作50道口算题等,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达。金色雨林认为,孩子学习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孩子学习能力确实存在某些不同,在这些学习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孩子再努力,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误解他,认为他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上,学习不认真,不专心等。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使孩子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学习的信心。

误区二,孩子学习主观上不认真

金色雨林指出,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他学习不努力,而是他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孩子的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影响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这部分孩子说他们粗心,他们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没达到。因此,金色雨林认为,对孩子要鼓励,有进步时就表扬,让他看到希望,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调动起他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比如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心灵充满阳光。在学习上,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生活上,家长要早一点放手。现在的家长,嘴里说自己孩子依赖性强,其实是大人们在潜意识里离不开孩子。家长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对孩子的依赖,不能认为不照顾孩子,孩子就会受罪,就不幸福。

误区三,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金色雨林认为,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不可分,那些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粗心。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点时,帮着洗碗。此外,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家长要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

以上就是金色雨林老师对于如何看到孩子粗心问题的介绍,希望各位家长朋友看了之后能够有所帮助。温馨提示:孩子粗心问题往往并非只是因为只是所谓的粗心问题,需要家长耐心辨认。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孩子粗心方面的内容,请登录金色雨林官网或者到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