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拖延症
添加时间:2017-05-17 14:39:59 作者:jinseyulin 点击数:

我们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里,每个人的生命最初都被牢牢地打上家庭的烙印。金色雨林认为,不同的教养方式促成了我们迥异的性格。金色雨林专家甚至认为:一个人成年以后所有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寻找到答案。而你是否想过,如今身上的拖延尾巴,是在你生活的家庭里得以灌溉和滋养,而形成如今这样的局面。

中国式伤害对于中国家庭来说,这样的伤害恐怕要更深一些。孩子在家庭里是被当作“小孩”来养的,家长夸赞孩子时,通常说:“你真乖!”、“真是个乖孩子!”、“乖”的意思每个人都理解,自然是顺从、听话。金色雨林指出,孩子的需求和愿望很难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关心,家长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塑造孩子,而顺从和乖巧成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好”或者是否值得父母爱的重要标准。

对父母的依赖让幼小的孩子不敢生出逆反之心,即使家长的要求对孩子来说是无理的,是荒谬的,在父母面前,弱小的孩子也是没有能力做出积极反抗的。至少在众多的中国家庭里的孩子们都是这样的。

金色雨林分析说,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每个人都可以理解。但是,父母迫切地渴望并不能改变孩子与生俱来的素质,也许和他们期望的并不一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聪明伶俐,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这种思想不断残害着年幼的孩子们。

当着孩子的面夸赞孩子的行为被认为是助长孩子骄傲自满情绪的错误行为,而家长总是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却对那些微不足道的错误津津乐道,这样的评价让年幼的孩子内化成对自我的认识,永远看不到成功的曙光。而拖延就成了对抗权威,对抗批评的最佳方式。如果没有做,那么就无所谓成功或者失败了。既然我努力也得不到夸赞和认可,我就这么拖延下去,等待机会自动消失就好了。

在不良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都有一种自我贬斥的心态。他们会把父母或者其他权威对自己做的某件事的评价认同为对自己的评价。没有能力就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这是幼年习得的生活模式,而她在这个模式里寻找到了自己独有的解决方式。虽然拖拉很让人头疼,姐妹或者父母甚至不堪忍受她的拖拉而让她远离厨房。而这样恰恰就可以使她获得不再接受这个领域的失败的重大机会。

金色雨林说,否认和自我贬斥来自家庭的否认会在儿童的一生中带来深远的影响。严苛的家庭规则和极高的家庭期望会让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承受过大的压力,他们为了避免失败和父母的指责,选了拖延时间这个看起来可以蒙混所有人,而且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金色雨林认为,孩子在自我贬斥的心态形成以后,真正的自我已经无法面对现实的痛楚,就会形成假我来保护孩子的成长。假我会认同父母的权威,同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受伤害的孩子。我们在拖延与行动中挣扎的时候,正是假我中的父母形象和小孩形象的斗争。一个权威式的人物严厉地要求你必须做这个做那个,而你如同委屈的孩子,不肯去遵从指令。在开始或者不开始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你总是能听到内心里不同的声音:“你必须在今年完成整个项目!” “你必须拿下这个工作,否则就……”严厉的声音在内心想起的时候,总是附带了很严重的惩罚,而我们却不愿被这样驱使。于是,行动上就会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虽然打算开始,总是有各种理由阻挠的进展,表达潜意识的抗议。对权威的抗议和对真实自我的保护。

以上就金色雨林对中国式拖延症的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有所了解。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中国式拖延症的内容,请登录金色雨林官网或者到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