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_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添加时间:2017-11-13 15:01:55 作者:jinseyulin 点击数:
一、脑部异常与感觉统合失调
1、脑部异常
比如丘脑、还有前额叶的损害都有可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前额叶担任的是“导演”的角色,它在导演剧情。如果前额叶造成损害,那他的注意力就会出现问题,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和思考问题,更不能进行周密的逻辑推理,对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对事物总是健忘,行为反应迟缓,性格偏执、孤僻、情绪波动、喜怒无常。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感觉统合失调,其实感觉统合就是大脑的感觉器官及其感觉通道能够有效地运作。
感觉统合有三个非常核心的感觉,比如触觉,触觉是皮肤觉,严格意义上说他是浅表的感觉,和外界接触最多,是涉及面积最大的,接收信息最多的,触觉和孩子的反应有关系,他无时无刻地都在接收着外界施加给他的信息,也叫做刺激,如果触觉过于敏感,我们会认为这个孩子草木皆兵,一点微小的刺激就会造成他的反应,这种触觉有时叫防御阈限,其越低说明越敏感,有时会做出过激的反应,反之越高就说明越迟钝、越麻木,说明他对外界的刺激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大家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评价。如果越敏感,他的注意力越分散,越迟钝,可能要加大刺激量,才有可能让他做出反应。有的家长说我叫孩子好多次,他才能做出反应,或者我轻轻地拍他,他不会理睬。这些最浅显地感觉都和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有关。
2、前庭觉失调
前庭觉是内耳维持躯体平衡信息的感觉,它更多地强调通过前庭器官来感受外界刺激,来有效地协调和平衡自己的肢体以及静止时候的姿势。
前庭觉对孩子的注意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因为前庭觉靠近人的脑干部分,而脑干部分有几个功能。
第一,上传下达的功能。接收外界的信息,把信息上传,上传到大脑
第二,对肢体接收的信息汇总到脑干部分,由脑干进行分辨和处理,确定哪一些是重要的信息,需要再完善的,哪些是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第三,视觉神经的协调性。前庭觉如果是中度或重度失调的孩子,他在阅读或者书写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视觉上的跳跃,造成跳字、漏字,或者对字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辨别。因为它在接收外界信息的时候要进行转换,这种转换中心是在我们人体的脑干部分。所以前庭觉跟孩子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既影响着信息的上传下达,又影响着视觉辨别,视觉平复等,同时它还对转化和觉醒中枢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说,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脑部的异常,也就是大脑的特定部位功能受损伤,这个是比较严重的,还有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调,集中在感觉统合失调上,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如在这三个感觉上,任何一个感觉失调都会带来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二、环境因素
1、 客观因素
(1)雾霾、空气污染、尾气污染等,很容易造成孩子血铅检测指标失常,血铅含量高的孩子大都集中在小商品市场周边,因为他们在那里玩耍。血铅含量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还会使孩子的智力受到影响。
(2)空气中使孩子过敏的过敏源,孩子过敏会身体不适,这样也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3)睡眠质量不好,环境比较吵。
2、家庭教育环境
如果在家庭中没有给孩子设定一个好的行为规范,造成孩子一些负面行为比较多,又没有及时加以纠正,他就会形成一种负面习惯,注意力就属于其中一种,这就是在活动中没有合适引导,孩子不能等待,插话、插嘴,久而久之这种负面行为会渐渐固化。还有一些是刺激过多,有的家庭给孩子报了许多课外辅导班,过多的安排会使孩子的大脑疲劳,也会造成注意力涣散。
3、大脑所传递的神经传导的物质是否出现问题
肾上腺素是控制清醒的多巴胺是控制冲动行为,还有孩子肢体活动。所以你会发现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的孩子,医生会给孩子开一些药物,象多巴胺等,以刺激孩子多分泌一些神经物质传导的药。
这种多因素造成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孩子年龄段的发展过程中是累积的。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指导原则?
原则一:建立关系
1、赞美孩子
我们发现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用的语言更多的是否定的,其实这部分家长,他自己就是在经常被人否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更多的表现出对孩子的否定,而不能很好的看到孩子身上所具备的优点。
2、陪伴孩子
尽量每天能抽出二十到三十分钟来完全和孩子在一起。
比如一起做游戏、充分地倾听孩子的表达。很多家长是急性子,是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的,我们是要经常反思一下的,和孩子在一起,到底是家长说的话多,还是孩子说的话多。如果要是孩子说的话比家长的话少,是不是我们家长没有给到孩子充分的时间把他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3、坚定信念
有的家长说那天表扬孩子了,结果他禁不起表扬,表扬了几句就翘尾巴了,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其实挺好的,每次和朋友或老师在一起,突然看到孩子身上的某个优点,才开始停止抱怨,感觉自己的孩子也不错。”这说明我们总是在孩子的问题行为上打结,而不是把目光焦点放在孩子可以值得赞美的地方。所以家长坚定信念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后盾、坚强的后盾,孩子是需要打气的。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给打气。要多给孩子做某件事成功的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要远远胜过总是在努力爬坡的小孩。
而自信是怎么来的?自信是从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逐渐地具备良好的自尊,拥有成功体验,然后慢慢形成的自信,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时候,这种自尊和自信是靠任何道理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好多家长更愿意给孩子讲道理,摆事实,其实不如给孩子创设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机会。
原则二:学会建立规则
爱中有管教,爱和管教要并行。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可爱而使得规则很不清晰,对于孩子的要求也会经常改变。当我们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模棱两可时,当交待给孩子的任务以及在跟孩子做一些活动的时候总是无目标时实际上是很难让孩子养成合适的、恰当的遵守、遵从的规则。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就容易做事盲目,不会计划,尤其规则边界不清晰容易造成孩子对行为不好判断。也就是说他的行为不知道对错,这个是我们面对孩子注意力培养的时候一定要切忌的。
原则三:焦点原则
我们家长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时总是很复杂,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排列出优先顺序。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要列出一张我们所期待的行为清单,就是期待孩子能够形成或者获得的一些良好的行为清单,但这些行为清单要排出一个优先顺序,哪一些是你认为最重要的,哪一些你认为是次要的,哪一些你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这些清单列出以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你往哪个方向去培养孩子。此外,列出清单后,还要注意语言要明确,对那些唠叨的语言尽量少用,因为话多不等于每句话都是有效的。尤其是当孩子出现注意力的障碍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语言指令还不如视觉的效果,给孩子列一张表格,把他需要完成的目标非常清晰地用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他看,可能会更有效。